Friday, August 31, 2007

【觀影】沈默之丘—偏執與仇恨的結局



導演:克里斯多福蓋斯 Christophe Gans
演員:蕾哈米契 Radha Mitchell
查尼塔圖 Channing Tatum
西恩賓 Sean Bean
黛博拉綺拉安格 Deborah K ara Unge


七月咩~來點刺激的~嘿嘿 (m‥m)


其實當初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就一直很想寫一篇報告書,因為這部電影雖然是改編自同名電玩《沈默之丘》但是我個人覺得就單獨作為一部驚悚電影而言,在故事描述、劇情鋪陳、人物設定、場景與人物裝扮都具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實在值得推薦給喜歡刺激的觀影者來觀看。

不過基於這部電影的關係,我想最好還是用純粹感想文來表達,這樣才不會壞了還沒看過【沈默之丘】的觀影者收看的心情,不過,個人還是深深認為還是先看過電影後,再來看這篇報告書,或許更能激盪出一些火花來!^^




並存的兩個世界

美國,這一個由清教徒組成的國家,【獨立宣言】中所揭示的平等、自由與民主的精神一向是該國的榮耀與指標,但是,就如同美國西方文化史大師—巴森在他所寫的《從黎明到衰頹》一書中對清教徒所做的評述中卻能看到這個國家的某種矛盾,他寫道:

清教徒留下的遺產,就整體而言,成分混雜:包括出於個人良知的容忍、民主的參政權和對社會正義的要求。這些相關的理念,卻又與追索異己、撲滅女巫的行為同時並存。此外,他們也對人生、藝術和身體的全面樂趣,表示出歡迎態度,卻又摻帶幾分來自於高度責任感的禁欲氣質。然而所有這一切裡面,卻是那狹隘的道德氣息,以及社會之力壓制異議這兩項特色,對未來美國的影響最久最深...


在人類史上,對女性最大的迫害活動應當是以十五世紀起長達三世紀的歐洲獵巫行動,那時候靠著兩個不知道哪裡被雷公夯到的天主教修士寫的《女巫之錘Malleus Maleficarum》開始對許多無辜的女性(也有部分男巫)進行審判與迫害...

但是,在我們面對這樣一個誇張混亂的屠殺事件時,仍然不能忘卻在當時的歐洲正面臨傳染病的侵害與宗教改革的混戰,在那時候雖然逐漸往啟蒙時代來邁進,但是面對那未知的危殆(病菌)人類還是習慣向那不可知的神祈求寬恕與憐憫,冀望能夠免除災惡、保全身家,我想在未來即便科技與文明在怎樣的演進與發達,人終究無法逃離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與害怕,只是,我所擔憂的是—人類要如何來排除這樣未知的恐懼?

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理性追求與未知恐懼的矛盾,而當這兩樣發生衝擊時我們卻看到理性往往向未知、向群眾來低頭,因為我們終究需要—安全,一種多數人認同的安全,不論這個安全的基礎是建立在科學的探知還是非理性的「潔淨」活動,過去,我們看到清教徒的矛盾與宗教審判的荒繆,而今日我們也經歷追求和平下的反恐矛盾、追求理解對話呼聲中卻傳來激進份子的叫囂,對於其他族群,不論中外,多數人不也是帶著宗教情懷的寬容卻也擺脫不了「純淨之國」的迷思...以台灣為例,我們既是擔憂生育率下降卻也擔憂新移民之子將取代「純種(存在嗎?)」台灣人的觀念?

就像【沈默之丘】裡並存的兩個世界,一個是進步的現代時空而另一個卻是仍禁錮在某個黑暗時期的鄉鎮中。這兩個世界都叫「沈默之丘」。


偏執的教堂

偏執是有力量的!就像【沈默之丘】裡面那群鎮民一樣,他們的偏執(對純淨的要求)讓邪魔無法侵近教堂一步,就像包裹著炸彈的狂熱份子跟包裹著民意的政客(領袖)一樣,透過偏執言論、非理性信念再加上某種程度的群體壓力,他們建立起一座純潔高傲的聖堂保護著與他們有共同信念的群眾,抵禦著邪魔的攻擊,就像今天這世界上任何一個極端團體一樣,他們透過共同的信念來保護自己、對抗外魔的侵擾,想想電影中那響起的空襲警報聲逼促著鎮民躲入教堂中的橋段,像不像某個國家在發佈紅色警戒一般,告訴自己的人民快躲進來,快躲進自己的教堂、躲進自我偏執的世界裡,這樣就會「安全」!

魔鬼的需要性

魔鬼在多數宗教信仰裡面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角色,鬼魅一向扮演著將人引入地獄、使人墮落的角色,所以,魔鬼成為了人類永世對抗的終極敵人—也成為了排除異己的藉口,魔鬼是統稱—依各地需求不同也擁有不同的稱呼,魔鬼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可以是有形之物體更能夠是無形之思想,魔鬼伺機而動隨時都要把人拉入恐怖的深淵奪走人的一切,所以,我們要謹慎、要小心,我們最好買個武器、裝個保全,最好把與魔鬼相干的一切都消滅,這樣我們才會安全,因為魔鬼太厲害了,厲害到它幾乎與神齊名,我想最彰顯神的大能的大概是魔鬼吧!
所以當初中古教皇需要異端魔鬼、民主國家需要共產魔鬼、小布希需要邪惡魔鬼、賓拉登需要美帝魔鬼、台灣更複雜需要綠魔鬼、藍魔鬼和紅魔鬼,看大家把魔鬼高舉的這麼歡樂...



...等等?神咧?

還記得那惡魔怎樣跟女主角說的:「Their blind conviction repels me from their church.
還有這句:「l cannot enter while they deny their fate...


仇恨與偏執的結局

在這個悲情的【沈默之丘】裡,鎮民因為對於純淨的偏執欲將一個無辜的女孩置於火刑,只因為這個女孩「父不詳」,而女孩因為憤恨、因為受到這樣不公義的對待,她的怨念成為惡魔並將所有鎮民都拘困在這個異世界,直到最後審判的來臨,在大屠殺的末了,女主角和她的女兒仍然回不到她們所屬的世界裡,困在那個飄著塵埃的沈默之丘...困在過去的一段時空裡...

看看充滿仇恨與偏執的地方,不也都困在「過去」的一段時光裡...




最後,我們不能忘記【沈默之丘】問了我們一句話,透過那位勇敢的女警臨死前面對瘋狂信徒們所問的一句話,她問道:「Why are you listening to this?

Sunday, August 26, 2007

【觀影】北國性騷擾—對抗真正的對象


本圖引用自 http://movie.starblvd.net/ 網站

導  演: 妮琪卡羅
製  片: 尼克魏克斯勒
編  劇: 邁可賽斯曼
演  員: 莎莉賽隆、法蘭西絲麥朵曼
西恩賓、理查傑金斯
傑瑞米雷納、蜜雪兒摩納漢
伍迪哈里遜、西西史派克

在談這部電影前,有件事我得先承認,當初對性騷擾防治法的立法我一直保持著有點抗拒跟排斥,甚至覺得這種立法有點小題大作,因為我擔心這種「破壞關係」性的立法對於兩性問題並不會有所改善(我至今還是堅持每一種規制性法律的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是一道關係的破裂與不信任),但看完這部【北國性騷擾】後,我比較可以認同性騷擾法案的推動與建制,因為並非所有人都願意秉持本分跟基本良知去對待每一段關係。

妳要當COWGIRL或是COWBOY?

【北】是敘述一個脫離家庭暴力帶著一對兒女獨立生活的女性—裘絲在充滿男性權力場域的礦場中,面對男性同事的歧視、惡意對待和性騷擾等攻擊下,她如何為尊嚴、為工作權而戰的故事,在電影情節進入到裘絲要去礦場工作的橋段時,介紹她進來的朋友—葛洛莉便問她一句話:「來這裡妳要選擇是當個COWGIRL或是COWBOY?」裘絲笑了笑回答:「COWGIRL」後,葛洛莉便嚴詞地說:「不!妳要當個COWBOY!」,這樣的場景其實古今都不陌生,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在他登基後的打扮,除了將臉用蘋果泥、玫瑰水、豬油和白堊扮成的粉底?弄得一臉雪白外,更用獸骨做成的馬甲把自己弄成「太平女皇」,好讓自己能夠在父權系統的政治圈裡面能夠統治天下,另外,瑞典女王克莉絲汀娜還曾讚美神說:「真感謝神在他女性的身體裡,安上男性的靈魂」(不過事實上她聽說長的還滿「金剛」的)。
所以,當女性要在一個長久以來都是男性主宰的環境跟領域裡打滾,就如同新兵要在團體裡獲得認同一樣,建立一種「男子氣慨」還有讓「他」們認同的功績,因此,我們可以在劇中葛洛莉看到她在這團體裡面的努力,尤其他是在工會中唯一的女性代表(並且為男性同事所認同),說真的,葛洛莉確實充滿著MAN POWER,尤其當裘絲哭著跟她抱怨希望能夠反制這些男性時,她這樣回答:「不停埋怨碎碎念,他們就是希望我們這樣,難道我們不能夠忍受他們的騷擾嗎?」這句話就跟礦場主管講「努力工作、閉上嘴、跟男人一樣不抱怨」的意義是一樣的,在這個場域結構下,女性學著閉嘴、努力工作,消極來說是馴從但積極來看或許是跟阿信一樣「吃苦當作吃補」,這讓我想起漫畫【聖堂教父】裡面所說的:「我們一向把阿信的吃苦耐勞當作美德,但是有誰想過,為何我們要承受這些苦難?」沒錯,這就是問題的癥結,也是裘絲所不平的地方,所以她反抗了,以一個女性的身份!

男人的錯都是女的害的—都是夏娃惹的禍

再繼續談到反抗前,我們先停下腳步談一下劇中性騷擾的問題,為何要談這個跟反抗無關的點呢?因為片中在審判的橋段裡,裘絲的主管說了這樣的話:「男人是守分的,除非女人拉他一把才會踰矩,這事從亞當、夏娃以來就沒變過」,這句話嚴格來說,說對了一半,讓我們還原一下現場(跳!)

話說亞當跟夏娃吃了禁果後,兩個人發現自己沒穿衣服便躲起來,耶和華呼喚亞當對他說:「你在那裡。」
亞當回答:「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麼?」
注意唷!注意亞當的回答唷!
亞當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房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這裡打住,我們來看看亞當的回答是不是立刻把責任推卸給夏娃呀,因為神只有問他說你是不是吃了果子但亞當卻急著把夏娃供出來,所以,對於性騷擾不會因為那女的胸部太大、穿的太辣、屁股太翹、行為比較開放、說話尺度夠鹹濕能夠取得正當性或允許性,亞當們就別再牽拖了!

體制的反抗、當局的伎倆


其實,這部電影如果單純只是在反應職場上性騷擾的問題,那還真的忽略了導演在一些橋段上的鋪陳,就劇情中我們所看到的是女員工對抗男員工,並試圖改變對她們不友善的工作環境與職場文化,但是當導演將企業主引進來後,這一切的對抗就不再是只有存在於職場性別間的衝突,背後更重要的意涵在於,資方的目的不在於解決勞方的問題,資方更可能會運用既有的企業文化、管控模式來排擠或是驅逐爭取勞工權益與福利的勞方異議份子,我們可以從裘絲第一次遇到大老闆時,看到資方一貫扮演著「好人」來取信勞方的面孔,然後在後來裘絲前往總公司向大老闆表達不滿與爭取改善時,資方便展現出真實的嘴臉,STAY OR LEAVE,並且讓勞方來壓制勞方異議的聲音,例如本片中勞方一直認為裘絲的舉動是要讓公司關門,讓他們失去工作機會。

這種資方虎爛恐嚇法在這個世界並非少見,甚至是遍佈各層面,當一個政府要打壓社會主義者時,他會恐嚇中產階級說這群共產黨要來奪走你們辛勤賺得的錢,同樣的,當他們要從中產階級搾取利益時,便會鼓動中下階層的農工人民鬥垮地主、店家,因為這些既得利益者是在剝削你們的勞動價值,用恐懼和謊言來排除異己或是維持統治利益,這都是政府跟資方最擅長的手法,因為他們掌握國家機器和生產工具!所以,勞資的抗爭往往在資方發佈假消息或是利用勞方矛盾,讓勞方不攻自破,而這便是本片另一個重心和觀點所在。

團結與覺醒
我想文章最後,就以裘絲的父親在勞工大會上為女兒講話的那一個橋段做一個「覺醒」的結束,他對著在台下叫囂的工人們說:「各位你們是我的兄弟」,這句話感動我很久,這句話在很多族群衝突場合裡都可以拿出來說,尤其像台灣的藍綠抗爭,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之間存在著許多不公和不義的事,我們都是知道的,但是為何大家都不願意去改變呢?為何彼此不能設身處地來替對方著想呢?今天羞愧的不是在我們團體中說出存在於我們之間不公義事實的人,這個人才是我引以為傲的!

Friday, August 24, 2007

【觀影】太陽帝國—小孩的成長


導演:史蒂芬阿匹婆
演員:年輕的蝙蝠俠
約翰馬柯維其(演技很讚的禿頭男)




【太陽帝國】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的話阿匹伯的這一部電影應該是我的第一部外國片,時間是1987年,那時我應該是在國小二年級。

在殘存的記憶中,是老爸帶我到台南那家專放二輪片的《全美大戲院》看的,在那間的椅子還是硬梆梆的木頭椅,不曉得改過了沒?

在腦海裡,對太陽帝國的印象僅存有小男孩(主角)替被誤殺的日本男孩狂做CPR的片段,其他情節大概都忘了精光...努力回想,大概是那一段最讓我感動吧,即使當時才國小二年級,對戰爭、生存、滅絕...這些名詞,恐怕跟片中主角傑米一樣,朦朦懂懂,但是看到飛機和飛行員也是會莫名其妙的興奮起來,或許,戰爭對那個年紀的小孩,是英雄的另一個名詞吧!至於其他情節,我更相信應該是不懂,所以根本引不起共鳴,所以才沒在我腦海裡留下更多橋段來回味。
國小二年紀到現在,是一個小孩蛻變成為大人的一段漫長時光,相信國小二年級的我應該比現在的我還天真活潑吧,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油腔滑調、用著一套 自以為是歷練過的價值觀與態度在面對人事物,這樣一段「成長」的歷程,在我今天重看本片時,也感受到傑米在這一場戰爭中,漸漸失去一個小孩應有的童真,那 年他也才12歲,我比他幸運的是,我的成長是經歷過歲月慢慢的洗禮,而並非像傑米一樣是戰爭的摧殘,但是,同樣為了社會化(或是生存),我們都在改變,模仿著大人的表現、價值觀、規則...



這樣的模仿與改變,是漸漸的但是卻很深植在心中的,當貝西(劇中影響傑米深遠的大人)抱住抓狂的傑米問說:「Did you remember what I tought you」傑米回答:「Yes!people can do anything for potato!」 貝西聽完楞了一下,這一楞,我不曉得是貝西自己良心的懺悔還是驚訝於傑米的記憶,但是,這一片段確實讓我感覺到,一個大人的一句話對一個小孩來說,意義是 不一樣的,小孩會認真,即便是一句屁話,同樣的現在的我,是不是也接受了許多好話和屁話形成現在的價值觀?而我的一些好話和屁話,是不是也影響到曾經跟我 親近的小孩呢?那希望我所說的都是好話。

長 大、社會化,是不是一件好事?從片中傑米的生存下來,似乎是找到一個肯定的答案現在的我也是這樣的認同,小時候對一些行為感到不屑,現在卻都賦予那些行為 更好的合理化說詞,就像片中傑米一開始厲聲拒絕貝西從一個死去小女孩的腳脫下來的鞋子,到後來他在集中營時主動向醫生索取一個死去病患的高爾夫球鞋,或 許,這樣的一個行為對他來說,他找到一個更好的理由來接受這樣的鞋子,而我們不也是這樣長大的呢?

國小二年級的我看【太陽帝國】沒有現在的我有這麼多的感觸,但不知道再隔十多年後的我會不會同意我現在寫的這一篇感想內容?我很好奇,但卻也沒那麼興奮,畢竟,現在時間過得真是有點快...

另外,曾有為網友說,這部電影當初因為內容對日軍及戰爭描述不大符合「政治正確」所以評價不是很好,但是回到電影(或是事實上)

對小孩來說,一場戰爭的意義是什麼?十之八九不但搞不清楚狀況,甚至連敵我意識都還不是太懂,所以,在片中就呈現出這樣的訊息…
1.在片中一開始的逃難潮,傑米寧願放棄握緊媽媽的手,而去撿起掉在地上的玩具飛機。
2.片中另一個日本小孩,坐上戰機的那一股雀躍與狂喜,和無法飛上天的失落與難過。
3.傑米看到零式也歡呼,看到P51也歡呼…
4.兩個小孩在機翼上,準備分享芒果。而這兩個小孩的國籍正是大戰中的敵對國家。

戰爭事實上僅存在大人們的世界,利益、仇恨、敵我…,都是在大人的世界裡被創造並賦予定義的,事實上,這一切對小孩來說,不過是一場遊戲或是一段經歷,輸贏?!只有大人們在乎著…

而傑米在劇中,對零式的熱愛、向飛行員行禮,不過是一種對心目中英雄的表達,這也恰恰諷刺著大人們在戰爭製造英雄(麥克阿瑟、艾森豪、隆美爾、朱可夫…),讓全民狂熱是一樣愚蠢的行為,當有人恥笑、辱罵著傑米時,不也同時譏笑、辱罵著那一群大人。

戰爭中的英雄對小孩是一個夢想,而大人卻拿夢想當一回事。(見【大敵當前】)
尤其在這一幕裡,阿匹伯用焊槍與火花創造出一種華麗的夢幻,更加深了這樣的虛假,對傑米來說這是一個夢想成真,或也有可能是一個夢境,但是,對大日本帝國,卻紮紮實實地往巨大瘋狂的《大和號》無敵戰艦大逆轉的夢境前去。

另 一段,傑米看到準備出征的日本飛行官進行出征儀式時,也在鐵絲網的另一邊向他們敬禮與高歌,這一幕極度「親日」的橋段,所代表的卻是一個更加深刻的無奈, 在傑米的歌聲中,有人回到開戰前繁華的想像、有人感到深深的錯愕與無奈、有人對自己國家在戰爭中遭遇的困頓落淚卻也激昂…同樣的聆聽、同樣動人的歌聲,在【刺激1995】裡,看到的超脫的自由與解放,但在【太陽帝國】裡,卻是生命暫時的喘息與深深的無奈。

親日?!我想這部電影更是嚴厲的嘲弄日本與指責吧…

【辛得勒名單】對著納粹指名道姓地辱罵,而【太陽帝國】卻是暗暗地奚落嘲笑吧!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觀影】印度支那-革命在殖民地



片名:印度支那/Indochine
導演:雷吉斯·瓦尼埃
主演:凱薩琳·德諾芙 、文森·佩雷茲
Linh Dan Pham




過去看過以越南為背景的電影裡,大多是描述美、越間那段戰火綿延的往事,也因為如此,看過【印度支那】這部以法國殖民背景為敘事主軸的電影後,讓我可是一再地回味不已,也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必然與難言的殖民情結,或許,因為在台灣成長的我們也會對這部電影中那弦外之音激盪著那一絲絲難言的情殤。

把情慾糾葛跟殖民地的覺醒擺在一起,我想這是【印】片最高招的地方,喜歡愛情文藝的人可能會被那片中浪漫到有點神奇的「為愛走天涯」劇情所打動,但是,在那傳說的背後卻述說著一段真實不過的歷史,就如同片中小公主卡蜜兒逃離夫家千里尋情郎(法國海軍上尉 尚柏提)的情節裡,一個匪夷所思的事實卻成為鼓動民心的《紅公主》戲劇,或許就如同觀影的我們看的是一齣戲但戲的背後卻是一段真實的歷史,這一段歷史是什麼?我們不妨從尚柏提、伊蓮和卡蜜兒這三角關係裡來看看。

尚柏提╱革命之子

尚柏提,這一個挑起一對養母女愛慾情仇的禍根,一個代表法蘭西帝國的海軍上尉,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稱他為「革命之子」—這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他來自法國,來自一個點燃革命之火的國家,他們最偉大的軍事家、皇帝—拿破崙先生也是這樣稱自己為革命之子,所以,他所到之處無不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與那一股潮流,尚柏提當然也不例外,他帶給舊殖民者之女(也就是女主角)—伊蓮和殖民地權貴之女—卡蜜兒,一種革命的誘發、一種追求、一種解放,伊蓮跟卡蜜兒兩人因為有尚柏提,她們都興起了追求愛情的衝動、一個想擺脫父親而一個勇敢地截斷與傳統權力的聯繫,這不就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嗎?但是,革命是有代價的,成年的伊蓮回歸甚至是阻斷革命因為她發覺愛情似乎不是那麼美好,但幼小的卡蜜兒眼中充滿愛情的美好,因為她還未經歷過,所以她毅然決然地走上革命之路,而尚柏提呢?他就像每個革命者一樣,等候一個處決的時刻,那才是他的舞台。

歷史上何嘗不也是如此,耶穌被釘在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角鬥士斯巴達克斯等一干人從卡普亞到羅馬城釘成一排、法國那座斷頭臺斬了皇帝貴族也鍘了革命黨人、近代的革命象徵—格瓦拉不也得讓老美切斷雙掌以明其死,所以,尚柏提仰躺在另一個革命之子旁,被人槍殺了,至於誰殺了他,是法國政府?還是越共?誰知道?但有必要嗎?就像耶穌的死一樣,是猶大還是比拉多或是跟鄉民一樣的法利賽人,誰該負責?呵呵~讓歷史學家去玩吧!

伊蓮與卡蜜兒╱殖民帝國與殖民地

女主角伊蓮和養女兒卡蜜兒的關係,應該是本片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卡蜜兒是越南的權貴之後在劇中應該算是一位小公主,但其父母因飛航意外喪生因此父母的好友法國殖民者伊蓮便收養了卡蜜兒也幫助她管理資產,而一開始的卡蜜兒與伊蓮的關係就如同殖民者與殖民地權貴階級相互依賴的關係,彼此扶持彼此維繫權力地位,但是,伊蓮和卡蜜兒的關係卻有著一種近乎母女的親情關係,或許,在殖民地與殖民帝國的關係並不可能會發展出這樣的「親情」,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一點,那就是科技先進的殖民帝國帶給殖民地進步與舒適的生活環境時,殖民地的人民難免不會對殖民帝國產生某種程度的孺慕之情(就像台灣與日本的關係),而尚柏提的介入對這對養母女關係的衝擊,我們可以從「伊蓮與尚柏提愛戀階段」與「卡蜜兒愛慕尚柏提階段」兩個階段來看「革命對帝國的衝擊」與「殖民地渴盼革命精神的效應」。

伊蓮與尚柏提的愛戀—革命對帝國的衝擊

伊蓮與其父親的關係,就如同法國與傳統貴族皇室政權一樣,是種支配關係,伊蓮協助父親管理橡膠園,但事實上,也幾乎是她在負責整個橡膠園的營運,而他父親就閒情逸致玩玩後宮,這樣的關係直到尚柏提的出現便漸漸發生變化,伊蓮對那壓抑的情愛渴求,如同遭受壓迫的法國人民對自由的期盼,終究不免發生愛戀與革命,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後,統治階級總會想要制止、想要弭平,或許,一開始統治階級不會成功,但就歷史的慣例,革命者取得統治權後卻往往被既得利益所腐化,所以,尚柏提也難逃被伊蓮其父收買的命運,伊蓮(法國人民)不免陷入錯愕與不解的複雜情緒,但同時也看情了愛情(革命)背後那黑暗隱晦的一面,因此,對愛情(革命)也形成顧忌與保守的態度,但愛情(革命)的火種卻漸漸傳遞。

卡蜜兒對尚柏提的愛慕—殖民地渴盼革命的效應

二次大戰後許多殖民地都慢慢地覺醒並爭取自主,這是繼十八世紀歐陸民族主義浪潮的另一波高潮,在亞洲,除了民族自覺外,在共產及社會主義思潮下更掀起一波共黨熱,而這一切的根源又是要回到殖民者的身上,還記得伊蓮當初為了卡蜜兒選擇婚姻的自由與原婚約對象—唐—的母親發生衝突,以及當卡蜜兒愛上尚柏提時向伊蓮表示不想嫁給唐的請求時,伊蓮又是怎樣地支持卡蜜兒並保護她,在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看見唐在法國時所受到思想的灌輸和他拋棄傳統權貴身份與母親決裂投入革命工作的未來,因為這就是卡蜜兒和伊蓮的未來。

愛情的追求與革命的瘋狂是一種獻身式的激情,為了理想(為了愛),年輕的伊蓮拋卸一切,那時的她不願也不能理解伊蓮為何後來會阻止她與尚柏提的相愛,因為她眼中只有革命璀璨的未來卻尚未如她的養母(她的殖民國)—伊蓮一樣經歷過革命的痛苦,於是,在卡蜜兒追尋尚柏提與他相遇的歷程裡,我們彷彿看到另一部越南版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她真正去看到人民的苦難和悲情,她眼見一路扶持的友人慘死在殖民者的手中時,她的憤怒與開槍,決定了她革命的未來,決定了她終將與養母的脫離。

「妳的印度支那已經不存在了」

從勞改營出來的卡蜜兒見到伊蓮最後給的這一句話,讓伊蓮久久不能自己,沒錯,殖民帝國漸漸地退出舞台,退出那投入許多心血的地方(法國對殖民地的投資在1930年以達總投資比例的44%),或許,在很多方面,卡蜜兒要和伊蓮做個分割,但是唯一割不掉的或許就是卡蜜兒與尚柏提的孩子在最後對伊蓮喊的那句:「母親」。

殖民者對殖民地除了剝削和掠奪資源外,最後遺留給殖民地的是什麼?

不知道是說不出口,還是說不上來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觀影】褪去浪漫色彩的武士道—從黃昏清兵衛看末代武士


導演;山田洋次
演員:真田廣之
宮澤理惠


某種程度來說,把一部電影跟另一部電影作比較,其實是不恰當也是不尊重的,就是拿超人跟蝙蝠俠比比看誰厲害是一樣的,因為畢竟是不同的個體與精神意義。

但是,我想就看過愛德華史威克 (Edward Zwick )所導演的【末代武士】和山田洋次所導的【黃昏清兵衛】這兩部以「日本武士」為電影主題的人,真的很難不去把這兩部電影拿來「無禮」的比較一番,因為在兩部電影的重要橋段裡,彷彿聽到兩者的爭辯與闡釋。

就從編劇來說,末代武士似乎就有著先天上的缺陷,因為他們不是日本人,況且這一部電影就是從「異國人」角度眼光來進行的敘事電影,所以,【末】片可以合理地來規避掉電影主題「深度」的問題,畢竟,主角納森是一個要洗去當初屠殺印地安婦孺罪惡烙印、重新尋找自我與武道的美利堅武士,因此,整部電影的脈絡自然著重在武士道令人興奮與崇敬部分—大義與任俠的精神。納森透過這一段歷程去重新找回到失去在大屠殺印地安人事件後的自我,而對清兵衛來說,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他生活中的一部份。

《黃昏清兵衛》這一部電影在講「武士」,只不過它沒有【騎士風雲錄】裡充滿大逆轉與奇遇的精彩結局、更沒有【末代武士】裡追求侍魂與武道燦爛的慷慨激昂,主角清兵衛沒有希斯萊傑的酷樣,更提不上阿湯哥帥勁了,真田廣之所扮演的,是一個每天忙於照顧家裡、營生且不修邊幅還不愛洗澡的傢伙,跟他在【末】片裡扮演的英勇武士,完全是相差甚遠...但是,在我眼中,他所扮演的角色,比【末】片裡,還讓人深刻與激賞。

撇開武士的身份或是歷史年代的限制,清兵衛,這樣一個角色其實就活在我們的周遭與身邊,他身上的某些行為與想法,似乎在父親級的中年男子的也透露著這樣些許的味道—一份餬口的職業、一個家庭、還有,一股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來的尊嚴。

清兵衛,一個低階的武士。領著餓不死的薪俸、家裡有個失憶的老母、兩個可愛懂事的小女兒(真的很懂事啊...每次看到他們父女間的對話和互動,就讓我覺得以後要生女兒啊!)

但是,他比一般人倒楣的是,他的太太得了肺結核,很早就掛啦。因此,清兵衛一下班就得急急忙忙的趕回家去,不能像其他同事一樣,跑去銀座喝喝小酒、虧著漂漂女老闆、和一群同事們打打嘴砲(...男人啊...)

不過,一回家,可愛的小女兒就迎過來要抱抱(^^這就是幸福啊!),一家簡簡單單卻也和樂融融,或許,這就是大導演山田洋次一直在片中隱隱透露的幸福感吧,即便在同事間訕笑他是「黃昏先生」(一下班就早早回家的傢伙)下,他也仍一樣任重道遠、不改其志,彷彿讓觀眾看見一個平凡的勇者矗立於螢幕前,沒有拿著殺氣逼人的武士刀在戰場上廝殺,而是拿著一隻小小的刀子劈著竹片,做著小鳥籠給商人好賺點錢來養家,一個武士,家成了他的戰場、斬人換成劈竹、武士道!?

還是交給湯姆克魯斯去搞吧...

從以上,我們就可以發現到清兵衛這個角色相較於末代武士的歐格仁納森,在角色描繪的深度上,就有相當大的差異,或許,就角度來看,黃昏清兵衛較像是一齣小傳記而末代武士片中真正的主角應該是那一個武士價值衰萎的明治維新時代吧,所以,阿湯哥、渡邊謙或是真田廣之,在【末】中,其實都只不過是個「配角」,但是相反於黃昏清兵衛真田廣之所扮演的井口清兵衛這個角色,卻是描繪出在那樣一個世代裡,一個平凡卻又不凡的角色。

【黃】並沒有太多(應該說是沒有)像末代武士中那麼多大義節氣的描繪,但是,若有似無地去散發出另一種真正武士的涵養與節操,就像是清兵衛護送青梅竹馬朋江回家時,遇到朋江的前夫在朋江家吵鬧,甚是要與朋江的哥哥決鬥時,清兵衛為了友情(或是愛情)出面承擔這一場決鬥,即便他有可能喪命卻也不退縮,但在面臨因為政爭導致家老下令清兵衛去誅殺失勢官僚—余吾的任務中,清兵衛卻因為家庭而有所拒絕,在這裡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種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的節操(你們在玩政爭還要我去殺一個倒楣鬼,ㄑ~),尤其是在和余吾交手時,仍為著對方而遲遲不想出刀。

在山田導演以一個旁白式劇情引導下,帶來兩個重要的起伏與轉折,這兩個地方都是主角得拼命的橋段,但導演沒有以電影應有的華麗戰鬥場面來做呈現,反倒是以再寫實、再儉樸不過的方式來帶過,但這樣的安排卻顯現出【清兵衛】這樣一個低階武士,所具有的高貴情操,甚至,這樣的鋪陳方式讓所有的觀影者對於故事的主角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與同理心,每每清兵衛在交手時,我想很難沒有人不會在那當下替清兵衛捏一把冷汗,至於在【末代武士】裡,大家都幾乎是用一種等待渡邊謙或是阿湯哥在激情式的鮮血淋漓生命將近時,學【英雄本色】的威廉華勒喊聲:「FREEDOM」之類的便當詞,這兩者間對於表達「人」的價值給觀眾時,是有相當大程度的差異在,或許,我可以這樣說,【末】的人和其價值是國族的、追求燦爛一瞬,對於歐格仁他只是找到一個真正的戰場並成為武士,而不是屠殺婦孺的兇手;而在【清】的人,就是任何一場官冕堂皇的戰爭中,小老百姓追求生存與幸福的奮鬥,就像【神劍闖江湖】的緋村劍心常說的:「為了這個新時代,麻煩你活下去」。

這兩部電影,各據其特色與表彰價值,但是就一個英雄的形象與戰場,【黃昏清兵衛】一直在我的心中低迴不已,至於【末代武士】就當作是場浪漫吧!

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時間的長河》的一絲感嘆




好不容易,用快一個禮拜的時間,終於把這一套(上下冊)歷史讀物看完,從大爆炸到當代西方文明的演變,作者採用一個電影【博物館驚魂夜】的虛擬實境的方式,將這段落落長的西方文明重點地一一呈現給讀者,我相信如果一般對歷史有些興趣且抱著看小說的心態來看這一套書,應該很容易就能進入書中的世界與引導,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追根究底的人,那麼裡面所提到的每一個橋段都能讓妳玩味很久,所以本人強烈建議閱讀本書時請搭配【酷狗大神】或是有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在旁,當然,極有可能卡關!請注意!!>0<(我就卡在燒女巫的時代) 其實市面上對於西洋史的讀物時在滿多的,但是通史(希望沒用錯術語)方面的書,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大多跟大學歷史教科書沒兩樣,除非妳真的充滿對史學的狂熱,否則!一定會跟我書架上那一套《悲慘世界》「四庫全書」版一樣,淹沒在滾滾「灰塵」之中,只留下「DVD播放版」的歌聲追憶著似水年華=.=a 但是,《時間的長河》這一部書不論在敘事或筆調上都很相當活潑生動,尤其是他劇情的設定跟鋪陳以及角色間對話常常能夠引起讀者進一步的思考,整體而言確實是一部經典佳作。


好~工商服務時間結束-------------------

看完《時》後,說真的,在整個閱讀的歷程裡,不知道為何讓我在既興奮又感嘆的起伏情緒裡,一直有個沈重的情緒壓迫在心頭,雖然,在看到中古黑暗時代理那一段又一段殘酷畫面中,卻總能看到一點又一點短暫卻璀璨的光芒,一直帶給那時候歐陸人民與文明希望,即便瘋狂宗教狂熱的獵捕女巫時代裡,我還是可以看到這麼令人熱血奔騰的對話,一個教士對一個被指控為女巫的婦人的審問..

「妳是女巫嗎?妳騎掃帚在空中飛來飛去嗎?」
「是的,我是」(這婦女大概被刑翻了)
「妳完全有權利這樣做^^b」

這教士叫彭威廉(William Penn)貴格會的領導人,在那個靠兩個心理變態寫的《女巫之錘》做審判參考,大肆撲殺異端、女巫的年代,總有一些不怕死有道德良知的人,走出來或是在底下跟這個狂亂的世界對抗或是唱反調,或許,也是因為這股力量,西方史總是讓人一直盼望、一直等待另一個光明的到來,雖然,即便是高頌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大革命造就的斷頭臺聞名遐邇,紅白藍三色的意義卻為眾人所熟悉;即便當今司法的領航國度的德意志也有段無法抹滅的希特勒第三帝國罪行,同樣地,歷史上也無法抹去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無名英雄紀念碑前的雙膝一跪...






這是西方的歷史,一種等候的信心

或許過去和未來都沒有多大的改變,也有可能更慘也說不定,但是東西德的人在砸柏林圍牆的那一剎那,有砸到的人應該也會爽到現在吧!




而中國的歷史,除了國小到高中唸過的外,中國通史的書我目前只看過 柏老(柏楊先生)寫的《中國人史綱》,記憶裡除了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漢唐的馬上天下以及短暫卻熱血的三國外,好像都一直在柏老所稱的「大黑暗時代」,當然我相信是我讀的中國史還不夠,或許,在皇天子底下仍有許許多多英雄好漢的故事,但是,我們華夏人民有像啟蒙運動真正覺醒過嗎?

台灣,一個也有著驕傲歷史的叛逆之島,在日據時代的英雄才俊跟日帝國的周旋,在兩蔣時期,黨外人士與台灣人民攜手突破的重重鐵幕,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奇蹟和政黨輪替,但是,未能消化那段光輝歲月與歷史傷痛(二二八、白色恐怖)的我們,卻在意識型態的爭鬥裡,我們不問是非地把中國歷史割去...

在未來裡,我能指望一黨專政、蠻橫無理的中華人民共匪國政府去挖掘中國歷史上可以和歐陸思想群星媲美的光芒嗎?
還是,看著中國歷史死寂地溺斃在台灣海峽的自由島國面前...

歷史,或許不會是明星產業,也不會替國家賺進大把的外匯存底(日本這個國家的漫畫大師好像可以辦到)
但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進步與定位
卻是不能夠拋棄歷史而恣意妄行的!

至於,關於文明史上璀璨光芒,為何我們的中國歷史會如這本書所說沒有多大的改變時,為何沒有讓人津津樂道的名人名言時,我想除了政權集團的打壓與文字獄外,或許,康德的話可以作為另一番思考的空間:

只有當人能夠獨立地通往真理的路,才算是真正成熟並成為完全意義上的人。

你應這樣行動-不管你個人還是別人,都在任何時候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單純的手段來使用。

不成熟,就是沒有別人的引導就不能運用自己的理智,如果其原因並非人缺乏理智,而是缺少決心和勇氣在無人指引的情況下運用自己的理智,那麼這種不成熟,就是人自己造成的。

懶惰和膽怯,就是為什麼有很大一部份的人在「自然」早已讓他們脫離他人的引導後,仍然樂意終身樂意停留在不成熟狀態的緣故。

Sunday, August 05, 2007

【觀影】王者天下-騎士精神、犬儒俠義

演: 瑞德利史考特
員:奧蘭多布魯、依娃葛林、連恩尼遜、傑瑞米艾朗


就以我個人的觀點,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在於導演是否可以完全表達出他所要表達的
也同樣包括,他能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一.高佛瑞:「I am your Father!」
貝里昂:「對不起,你走錯棚囉,魯卡斯的場在隔壁」


一部史詩電影,永遠會陷入兩個勢力的拉扯,一個是片商的娛樂性票房考量、一個是導演自我理想的實踐,通常這兩股勢力很難有一個平衡點存在,要嗎,不就是變成刀劍亂飛、千軍萬馬的大亂鬥娛樂片;不嗎,就是讓很多人看完一直譙的悶片。

通常,很少有電影可以成功地擺脫這兩大勢力的拉扯,同樣的,「王者天下」也不例外,本片一直丟出許多議題讓人去思索,從一開始的自我救贖、宗教道德規約、聖地的意義與代價...到這裡似乎可以感覺到兩個半小時並不能讓這些議題漫燒,或許,貝里昂這一個角色的存在,可以作為一種彌補與脈絡。

為什麼貝里昂這一個角色可以作為本片一個核心,除了他是主角以外,他所扮演的是一個類似康斯坦丁的角色,他需要救贖,他要為他所愛的妻子救贖,也為他自己殺害神父的罪行救贖,在他蹲在聖城中基督的墓穴之前,他是一個再虔誠不過的教徒,他臣服於基督教約的拘束與規訓,他希望可以完全照著基督世界所公認的價值規約去行動。

貝里昂在這過程中,他的父親高佛瑞給他的影響是深遠的,不論是那一巴掌,還是他的領土,貝里昂或許在看到他所繼承的領土那一瞬間,他或許真正體認了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準則--濟弱扶傾、公義至上的騎士精神。

或許,在他自己的領地裡,進行他騎士精神生活與規範,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或是阻礙,但是,當他來到耶路撒冷,這一個「政治」聖地,騎士準則!?是不是他的救贖,或是,這些準則,到底能不能使他成為一名真正的「騎士」,就像俗世基督組織的規約,可不可以讓活在現實世界的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什麼是?基督徒/騎士...是什麼?


二.貝里昂:「你們問自己!誰沒有上過公主!」
威廉華勒、麥克希穆:「幹...只有你還活著」(亞瑟王裝死中)


成為騎士,有許多準則要去奉行與遵守,貝里昂在自己的屬地裡,帶給了他的人民生存的幸福—食物、安全、信仰。
那麼?他為何會因為一個公主而壞了騎士的規矩—淫人妻女?是愛嗎?還是對一直歧視他出身的蓋路西安作為報復?片中當時沒有交代,至少,我們在片尾知道貝里昂是愛她的,但是,在這一個橋段,如果我們不希望是像一般英雄劇必要的嘿咻片段外,那麼最合理的解釋,就如西拉碧公主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間隔,只有一道光」

凡人與騎士的間隔、聖徒與罪人的間隔,不也是嗎?



三.貝里昂:「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騎士」
樸役甲:「」
貝里昂:「跪下...(以下批哩啪啦中)」
-----甩樸役一把掌的分隔線甩樸役一把掌的分隔線-------
貝里昂:「這是要你永遠記得」
僕役甲:「幹!為什麼只有我被打」

騎士,都騎了!為什麼就是不娶她??

或許,就如同我的問題一樣白目,人家是騎士啊,迎娶人妻、殘害無辜騎士,這是騎士精神所不許的啊!
是啊!問題是你也跟公主翻雲覆雨過,也知道當蓋路西安當權後,巴特文國王維持六年多的天堂之國將會被這個鷹派所破壞與毀滅,為何??在這個時候,貝里昂的騎士精神到底去哪了?是消失嗎?還是一直存在?
到此,不免讓人覺得,貝里昂不是個英雄,因為在政治上,他希望保持乾淨的騎士身份,即便這樣的政治潔癖將會為天堂之國帶來浩劫...他似乎也不怎麼在乎...就如同基督大軍準備和回教大軍交鋒前出征的那一幕,貝里昂朋友所說的一句話一樣

我會告訴你爸,你作了一個好騎士


還有西拉碧公主所說的:

我做錯了一件事,就是相信你會去拯救耶路撒冷的人民




在這裡,不免讓人感到精神錯亂...
那貝里昂之前帶隊,在喀拉克,以少數的軍力力抗龐大的撒拉森軍團...

是找死嗎?



或許真的是找死吧,但是,我們也看到另一個焦點,「英雄」總會帶著一堆無辜的人,跟著他一起去死,但很不幸,通常,「英雄」總是活的好好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看到最後貝里昂與西拉碧雙宿雙飛...就好像笑傲江湖
東方不敗一樣...
或許貝里昂並不是一位真正的騎士,或許跟片中出現的基督教士一樣,有著遵守形式教規但是常常在道德上犯錯的行舉...

但我們能說,至少,貝里昂找到一個救贖與平靜



這一部電影,我覺得和神鬼戰士與黑鷹計畫比起來,稱不上是一部真正的「英雄片」
但是,從反戰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到更多...

巴特文國王永遠記得他十六歲的那場勝仗,但他卻更知道和平的可貴
一直想發動戰火的,都是沒有取得勝仗的狂人

撒拉丁說的沒錯,耶路撒冷對他來說

NOTHING! BUT EVERYTHING」




看看台灣,好像不也是這麼一回事

Saturday, August 04, 2007

【觀影】大逃殺Ⅰ誇張的合理性


如果一部電影,被人家說白癡和白爛當作是一種稱讚的話

那我敢跟妳打賭這一部電影絕對會讓妳永難忘懷!

恰恰,【大逃殺Ⅰ】正是這樣一部「爛」片,一部夠無釐頭卻很寫實的一部片。



新 世 紀 開 始 , 國 家 崩 壞 , 失 業 率 持 續 高 企 達 15 % , 整 個 社 會 陷 入 動 盪 狀 態 , 極 度 失 控 。 校 園 暴 力 事 件 異 常 猖 獗 , 學 生 以 卑 鄙 手 段 挑 戰 教 師 , 逾 千 教 師 先 後 殉 職 。 失 去 自 信 的 成 年 人 , 懼 怕 青 少 年 失 控 , 決 定 聯 同 軍 政 府 鎮 壓 騷 亂 , 通 過 一 條 全 新 法 案 作 出 高 度 反 擊 - 「 新 世 紀 教 育 改 革 」 【 B. R. 大 逃 殺 】 ( 即 BATTLE ROYALE 縮 寫 ) 。

光是妳在片頭一開始就看到這麼「日本扯蛋型漫畫」的字幕介紹,八成都會覺得—「這是蝦米哇稞!?」,但是,這是一部電影,即使它再扯、再掰、再無釐頭,妳都要含著淚水說,導演好棒啊!真是猜不透你啊!因為電影這檔事,都是導演跟編劇所掌握,所以別用太嚴肅的心情、眼光去對待,因為沒人會去質疑周星馳的少林足球,電影,就是電影。

這個大社會就是老人在說,少年在死

【特洛伊】裡,有個傢伙(原諒我的健忘)跟阿基里斯說:「老人在聊天,少年在流血,這就是政治」同樣的,回到【大逃殺】的基礎設定,幾乎完全說明了這樣的一句話,新的世紀,有時候不是很美好,所以,為了想辦法穩住國家,為了要振作政府權威、團結人民意志,總得要抓幾個人來試試,自然在那時代的日本,通過B‧R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不信會發生這檔事,不妨想想二戰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屠猶行動,妳就會認同這樣的背景設定,也所以會有老師、新聞記者(這好像是天性)跟軍人(天性不會思考使然)的加入。

不過,這並不代表這樣瘋狂的立法不會有人反抗,但是,反抗者下場卻很少有好下場,就如同一開始被殺害的老師,因為他不贊成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學生,就被北野武和軍人視為懦弱而將他殺害,這樣的模式,我們在二戰裡德國境內的『白玫瑰組織』成員,暗中反抗希特勒的統治與思想,但最後還是被德意志帝國於「合法」的法庭給判處死刑...

先別扯太遠了,回到電影吧^^

我們不是朋友嗎?-- 七原秋也

新世紀開始,失業率攀升、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青少年犯罪猖獗...
有為的大政府總得要做點事...《BR法》,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片子一開始,很多人都會在嘴巴中謾罵這部電影的「白癡」
看到最後,還覺得有點亂七八糟的KUSO
但是,很多時候,這個世界的歷史就是這樣的KUSO
電影裡面的那部《BR法》像個幽靈一樣,在一個經濟衰落、道德敗壞的國家裡
用著另一種猙獰的面孔在進行永無止境的殺戮,它試著去教會人民生存的意義
某種「動物性生存」的意義

片中用大量殺戮、血腥和死亡來刺激(滿足?麻痺!)觀影者的感官與心情
一開始北野老師的殺戮,讓人錯愕也倒盡胃口
藤吉文世被飛刀殺戮身亡仍在大家的此起彼落的惋惜聲未止時...
可愛的小帥哥國信慶時也跟著爆頸...現場的觀影男女不約而同說出:「變態!白癡喔」

沒錯,當一個發神經的政府頒佈神經病的法律和執法的那一剎那
大家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當然也有反抗者挺身要阻止這場鬧劇,就像同樣為宰制階級的老師想反對這場殺戮
但是,政府總會找到理由把這樣的人給做掉...
在早期的極權政黨不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同志,要有對白癡的法律堅持與實踐的勇氣

當槍桿子壓住聲音後,接下來,是理性準備腐蝕的時刻了...

懦弱的人,順從遊戲,拿起所分配到的十字弓開始殺害自己的同學(集權政府下的告密者)
但也是有些保有理性,但無力改變(或不願)這一切的人,選擇較為退縮的方式(出國?自殺?保持沈默!)
在大家殺得昏天暗地時,突然聽到有人在高崗上呼喊和平...但是總是一下子便消失了
因為,誰敢出去聲援啊!你以為拿著麥克風就是槍了嗎?

小插曲總是有的,外面還是持續的在殺...本能地殺戮、解脫式的殺戮

大會報告:現在是晚上X點..死亡人數有點緩慢囉!大家要加油啊!
學生們:殺啊~!!


畢竟是殺戮,畢竟是強者的遊戲...強者勝利了...
故事就這樣結束...

但是當我每天早上起床,睜開雙眼,打開電視機...昨夜的大逃殺似乎還沒演完

這個國家的政府、政黨、政客還是白癡依舊
這個國家的媒體還是在持續宣揚著《BR法》
這個國家的人民拼命地學習生存的技巧以及尋找武器...
因為,失業率、犯罪率、痛苦指數...就像北野不停公布的禁區廣播一樣
逼得大家幾乎要走投無路...

我不覺得三村信史他叔叔給的照片中眼神銳利的小孩軍人,是未來國家的棟梁、主人翁,或許,拿著可以看到遠方風景的望遠鏡和可以把飯燜熟的鍋蓋...
才是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所需要的東西吧!

強者...還是讓他抽著煙...安安靜靜地...結束

誰說大逃殺很白癡的?!
我倒覺得...這是一部經典

至於大逃殺Ⅱ...它就真的是一部「爛」片









後記: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十六日減刑條例實施,釋放一萬一千多人,因配套措施不佳,導致減刑出獄者發生出獄後許多不良狀況,包括吸毒過量死亡、再犯案等,那時霉體報導方式就如同本片的死亡人數通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