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7, 2007

【菸葉】麥田捕手

書名:麥田捕手
作譯:J‧D Salinger/施咸榮
麥田文化

這本書很有傳奇性,據說幾個有名的暗殺者被捕後都被搜出這本書。
搞得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奇怪的情緒反應或是偏差思想產生...
不過這好像傳說中的那首自殺歌曲『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一樣—英文造詣差的會活下來!
所以翻譯過的《麥田捕手》看了保平安~

《麥田》一開始看的時候,被這個滿嘴髒話又很孬的傢伙弄得有點火氣上升,覺得這傢伙只會出一張嘴卻啥事也都不敢做,一天到晚只會批評、看什麼東西都不順眼但又拿不出啥建設性的話語或是行動來改變自己的生命與境遇。

或許,真實的世界確實充滿著犬儒與偽善,但是光是這樣漫天攻訐會改變嗎?
就在這樣想的當下,我發現我老了...
不再像是故事主角考爾菲德那樣嘴巴長沒幾根毛的高中生樣。
也不再是那樣的憤世嫉俗、不在敵視著既得利益者...
我同意這個世界該這樣,或許本來就是這樣。

《麥田捕手》完成於1951年,而50年代到60年代卻正是一個狂飆、反叛的年代,左派運動、民權運動、反戰示威、WOODSTOCK音樂會、1968革命年、墨西哥奧運黑權事件、賽爾瑪遊行、越戰...許多戰後嬰兒潮誕生的年輕人正處在那樣充滿希望與反抗的年代,很多年輕人用著自己的方式對這個世界、政府來反抗、來表達自己心中的理想,這是一個熱情的年代但是卻不為父執輩所接受。
在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說: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記,是他願意為某種原因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記,是他願意為某種原因謙卑地活著」

或許,在一個標榜「理性且成熟」的社會,我們應當也必須學會「謙卑地活著」!

但在台灣,卻出現了一堆上了年紀而且還具有權力的「老」考爾菲德,成年、有錢、有地位、有能力卻表現出比高中生還「嘴砲」的「嘴砲性格」,他們對政治不滿、對環境不滿、對股市不滿、對經濟不滿、對年輕人不滿、對性功能不滿、對家庭不滿、對年輕妹妹收費太貴不滿...

他們比年輕人更不滿!!

唉,寫到這裡...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啥了...
30歲以後的我除了打嘴砲、擔心性功能障礙以外...我還能作什麼呢?

無論如何,我總是會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在一大片麥田裡玩遊戲。成千上萬個小孩,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裡守備,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從早到晚就作這事,我只想當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但我真正想做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

這不是我說的,是主角考爾菲德說的—對著他妹妹所說他將來想當什麼。
但是我也希望,我將來也是作這樣工做的人。

Tuesday, December 25, 2007

【應景】溫馨感人的「恐怖片」


各位可以安心點按觀看,真的一點都不可怕,看完會跟我一樣流下感動的淚水!
愛與勇氣...

有人說沒事幹嘛看啥恐怖片,自己嚇自己,多折磨人啊!!
不過,當你真正看透一部「恐怖片」時,才會發現「惡搞」與「幽默」才是恐怖片的元素。
之前在網友的部落格裡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一個能拍出最好的恐怖片的人,一定是最有幽默感的人」
我同意!

Sunday, December 23, 2007

【觀影】口白人生—人生的幸福

片名:口白人生
導演:馬克福斯特
演員:威爾法洛
瑪姬賈倫菏
達斯汀霍夫曼
昆妮拉蒂法
艾瑪湯普遜


孔子說:三十而立,沒想到,我也快要面臨這個生命中另一個階段的新開始,從懵懂的幼年、白天教科書夜晚淺蒼舞的國高中,到總是在歡樂學習與國考間拉扯的大學、研究所...我想,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So far so good,但是在心裡面卻總是有個聲音常常有所疑惑...

【口白人生】的劇情其實要說老梗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在故事設定的創新上也是不錯的突破,或許這部電影除了具有小品應有的「韻味」外,看著艾瑪湯普遜在片中精湛的演技其實就滿值回票價了,老達本來就是個老戲精但是限於角色關係發揮的地方可能少了點但在這部片的表現也頗具存在感(另一個頗具存在感的配角應該是【豪情四兄弟】那個醉鬼律師),當然囉!裡面次要女角瑪姬賈倫菏依然亮眼(自從看完【世貿中心】後我就愛上她了),至於主角嗎?呵呵~也不錯啦~平淡得很極致(這應該也是演技好吧!哈哈),所以,這部片整體的表現上,我給予小品裡面算是四顆星的評價,不過就搞笑來說還是要以【命運好好玩】那種哭笑不得為五星級代表。

【口白】很簡單,敘事很平實,就像是艾瑪湯普遜在片中飾演的平實派小說家一樣,用著細膩的文字去鋪陳故事劇情的起伏,在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平凡不過的人,一個單純的國稅局公務員,天天過著一樣的生活、做一樣的事、維持著一定的步調—直到這個模式被打破。


我個人亂喜歡這個畫面,很寫實地表現出生活被打亂的吶喊,有時候,我們偶爾習以為常的生活裡,出現了一些變化讓我們手足無措,或是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時,吶喊—常是我們最初的反應。


平凡的主角—Harold後來得知他有會掛掉時,他開始替自己的生存來奮戰,但是他卻希望別人來告訴他該怎麼辦?也被這樣的恐懼禁錮了他的生活。當他陷入這樣的困境時,幫助他的文學教授這樣告訴他:

那就任意生活吧!去吃好吃的鬆餅。

沒錯,在生死交關下這句話有點太過於冷淡而不近人情,雖然就算是目前看來的生活發展是個悲劇但突然就要結束,對任何人來說都未免太過殘忍,但是,難道生命就算剩下一天,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不是的,先去吃塊好吃鬆餅吧!吃完之後,就會發現那麼誘人的奶油香、外表酥脆裡面綿密的口感,再加上蜂蜜或是煉乳,哇!就算生命剩下一天,有差嗎?

好好生活!珍惜每一份小小的幸福與快樂

如果,生命就都預定好、一塵不變,而無法去感受到一杯拿鐵的溫暖、一塊餅乾的甜蜜、一抹微笑的幸福、一個故事的意義、一份禮物的分享...一個轉角所不一樣的景色時,那麼,這樣的生命算是活著嗎?

Harold從那時候,放開了心也打破了過去的慣習,他才知道改變並沒那麼可怕,反倒讓他見識更多、得到更多,不再一個人吃晚餐、學會了吉他,也把到了正妹。

為所當為,時候到了無庸害怕

當Harold知道自己的死亡是為了讓這位小說家創造出空前的鉅作,那麼該怎麼辦呢?這裡的聖經梗用很大(不過歐美文學或是創作大多會表現出聖經中的故事與精神這是很難免的),跟耶穌一樣當祂知道祂的生命將要為這個世界的人來犧牲時,說不害怕是騙人的,因為在耶穌受難的前夕,祂是這樣的祈禱:「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但是接下來祂卻是這樣祈求:「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所以,耶穌並不是不害怕而是知道生命將要怎樣的捨去—這是一種愛,一種大愛,讓所有基督徒悔改的愛,因為有人為他們捨了。

Harold看完小說家的作品後,他領悟到他的生命以及意義,也瞭解到這部作品對於小說家的意義,或許是天意,總之就是這樣的陰錯陽差,他的生命竟然和小說發生了關連,Harold最後並沒有逃避這樣安排,因為他成就了某些價值,他接受著一切,也接受著命運...

重返應該繼續的人生...「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9:24)

呵,主角最後怎樣呢?去看電影吧!
因為看電影也是生命最美好的一件事。

Thursday, December 20, 2007

【菸葉】白夜行


書名:白夜行
作:東野圭吾/譯:劉姿君
獨步文化

警告因本作品係屬推理小說,如有意閱讀者,建議閱畢原著後再行閱讀本文。
以下內容很「」!

套用一下【暮蟬鳴泣時/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歡樂大結局裡面可愛的羽入萌神的話當標題,雖然有點長... 囧>

「人子啊,人是無法寬恕人的罪惡的,惟有我,讓我來寬恕妳吧!」

人所帶給人的痛苦與折磨,往往不是能夠輕易化解的,有時候這樣的苦難與罪惡會繁衍下去,一代接著一代去承受,而有些惡性惡行也會產生遺傳現象,這樣的概念在宗教神學的觀念上幾乎都被採用,不管是基督神學的「原罪說」或是佛家的「業障論」,都闡釋著人類歷史生命中迄今仍無法斷除的悲哀與無奈,仇恨會傳承、受苦的意識也會遺傳而怨恨與報復更隨之而行...人的歷史也是這樣努力地一個世代接著一個世代在少數人的良知與良能發動下,辛苦地突破這樣的咒詛與悲劇性。

而《白夜行》讓我們看到罪是怎樣地在遺傳與擴散,幾乎讓我們跟著劇情發展陷入了無可救贖的悲劇性...

雪穗,一個被母親出賣,遭到成人肉體侵害的女子。
亮司,一個為了守護雪穗(也或許為了贖罪)而殺害父親並一再犯罪的男子。
這兩個人倒不像電影【閃靈殺手】或是美國真實社會案件Alton Coleman& Debra Denise Brown這對「情侶」在1984年夏天瘋狂地在中西部殺人、強姦、殺人...這樣的明目張膽。
反倒是一個在光、一個在暗(這可不是《聖堂教父》)—雪穗從一個下層家庭慢慢地闖出一片天下、嫁入豪門;而亮司則淪為惡魔,幫助雪穗排除異己並且從雪穗那得到可作為犯罪之工具或機會賺取財富。

罪從何而來?

或許現在很多小說和電影都試圖推翻一個定律—犯罪者都有一定的環境因素促使他犯罪,但是,我們卻很難否認社會環境與系統(家庭、學校、職場...)對於一個人犯罪的影響,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找、去探索必能找到一個看起來很不像原因的原因引爆一個人進行邪惡的犯罪行為。

而《白夜行》給了我們一個很殘酷卻也很寫實的原因,亮司的父親—桐原涼介,因為妻子的外遇和自身的生理問題讓他對清純的幼童產生了「興趣」,而在他一次利用金錢買來雪穗要對她進行侵害時,卻被自己的兒子—亮司發現,亮司受到刺激(爸爸怎麼對我的小女朋友做出媽媽跟店員叔叔做的那事件呢?)因而爆走持剪刀將自己的父親刺殺,帶著雪穗逃離現場...

從此,這個案件就變成懸案—或許,在那時候要讓人相信小孩子會殺人是很難的一件事(現在,我要是警探恐怕第一個會先懷疑小孩,因為這個日本國小生殺害同學案件),所以雪穗和亮司便在一連串的對別人的殺戮與傷害中,展開一段看似兩分實是兩合的犯罪生涯,就像書中警探世垣所說的:「槍蝦就在蝦虎魚附近」一樣。

就看完這個長達20年的故事後,真覺得張無忌他媽(真的是他媽媽)說得對:「孩兒,你長大了之後,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要不是這樣,雪穗怎麼可能如此的平步青雲進入豪門—即便是筱塚成一帶著世垣去找康晴說出真相,康晴的大頭跟小頭也還是一致認為雪穗的純潔;他的前夫—高宮誠也常常被雪穗的淚水一呼弄整個心都軟了。

不過對於亮司和雪穗的關係,我想除了多了一份「共生關係」外,亮司對於雪穗也是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愛存在,最劇烈的表現在於亮司知道警察要逮捕他時,他沒有多想便拿剪刀將自己斃命,將雪穗與他的過去還有罪惡一同帶進地獄中,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原因可以從亮司跟典子的性愛中發現,當典子發覺亮司跟她做愛沒有射精時,亮司說他從來沒有在女人體內射精的事情來看,我們可以這樣推測幾個可能:
1.亮司因為父親對雪穗的事而讓他心理產生障礙。
2.亮司與雪穗應該發生過性關係,但是為了雪穗未來的平步青雲,他練就了這種神功。
3.亮司太愛雪穗,只能和雪穗雲雨時射精。(這個理由實在「純愛」到不行難怪可以拍成日劇)

可見,對於雪穗,亮司有一份很深的情感寄託與守護之責—源自於青梅竹馬的愛還有父親的罪。

而雪穗呢?她選擇一條堂皇大道,她成為親戚的養女學習了茶道、花藝...一個適合上流社會男子太太的技藝,進入名校與富家之後交往,一步步地累積財富,攀上枝頭做鳳凰。
她也不一定愛著亮司,因為她看到亮司自殺身亡後,只是離開現場莫不在乎就像書中所寫的—她連一次都沒有回頭。如果這說還不夠,那麼,從她與康晴的婚禮上稍微瞥見一成的手錶卻能記住甚久,還有她對朋友川島江利子的傷害,可以這樣大膽的推測—相貌、地位俱佳的筱塚成一才是真正能配得上她的男子。

雪穗因為幼年痛苦的記憶與創傷,讓她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修羅,只要是輕視她、侮辱她的,她都不計一切去傷害、去維護她的自尊、掩藏罪惡,好鞏固她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即便是要殺害養育她多年的養母(或是生母),所以她會竭盡所能的來利用她身邊的人來幫助她—直接也好間接也好,亮司應該也只是她的一顆棋子,雖然她曾這樣說: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是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
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

這光是亮司嗎?我想曾經是吧!
因為在雪穗身邊的三件性侵害案件中,藤村都子、川島江利子兩個都只是被扒光衣服。
而唯獨筱塚美佳有遭到侵入傷害...
除非是亮司越來越殘狠外,一改過去作風特意對美佳侵害,那麼就很有可能雪穗找到另外一個可以替代的人幫助她奪去一個女孩的靈魂。
我希望是後者,因為這代表至少在這個異常可怕的罪惡中,還是有一絲人性的存在。

最後,看完《白夜行》我很喜歡東野圭吾的敘事風格以及對時事的觀察,尤其在犯罪活動與科技發展的結合,讓我們看到一個利用電腦犯罪的歷史演進—從盜版、破解複製提款卡到侵入電腦系統竊取資料,讓讀者除了享受「罪惡之趣」外,也瞭解了一個類型犯罪的歷史演進。

Thursday, December 13, 2007

【觀影】迷上癮—嗑藥的孤單


片名:迷上癮
Requiem For A Dream

導演:Darren Aronofsky
演員:Ellen Burstyn
Jared Leto、Jennifer Connelly、
Marlon Wayans


老實說,對岸網友把這一部列為十大禁片或許還真有點小題大作,但是如果您現在很悶、心情不大好的話,那麼我更不建議您觀看這一部電影,如果您是一個跟我一樣是個支持迷幻藥劑或是次級毒品使用合法化的人...說真的,看完這一部電影後,我有點立場轉變了...

記得念研究所的時候,上刑事政策專題時曾出現一場難得一見的小辯論,也就是針對毒品施用行為是否予以合法化的問題,那時候的我稍微涉獵了一些資料知道荷蘭對於藥物施用的政策是採取相當開放的立場,再加上《暴力失樂園》、《迷幻異域》和《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這三本書的影響,還有本身在當時是個標準稱職的「菸酒生」交互作用下,個人堅決贊成迷幻藥物和次級毒品應予公營販賣與施用合法化,也認為政府對於毒品與施用者予以污名化是一種「鴉片戰爭」的餘毒...不過看完這一部電影後...我只能這樣說:

人啊!對於追求快樂是永無止境的,只要能夠達到超脫的境界,不管是用怎麼樣的方法—人都很樂意把自己的靈魂賣給惡魔

如果說對於毒品施用的探討代表性的電影,在我有限的觀影經驗和記憶立下,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猜火車】,不過,看完【迷上癮】後我只能說【猜火車】還未夠班啊!

【迷】的故事很簡單,四個人追求快樂的故事—

Sara一個獨居的老婦人想要減肥好穿上當年參加兒子畢業的紅禮服上電影,和大家分享她有個愛她的老公和一個孝順孩子的故事—但事實上,她老公已經過世,而他的兒子卻是一個只會將她電視搬去賣掉好換錢買毒品的小混蛋。

Harry想要靠販毒賺大錢讓他的女友和他媽媽(沒錯,媽媽排第二XD)過好日子,他唯一成功的是買了一套有重低音的豪華電視組給他媽媽,他相信他是可以做點事、獲得某種成功的人,雖然只能透過販毒...跟吸毒。

Marion正妹一枚,但很可惜她也是一個「糖果妹」...當他遇到Harry她以為會有個不一樣的感情關係,她也可以脫離當糖果妹的生活好好地往服裝設計的理想邁進,但是,事情永遠不會像她想得那樣圓滿,因為用錯誤的方式去追求幸福,所得到的幸福也會是錯誤的!

Tyrone一個老是想起小時候在媽媽懷抱裡那份甜蜜的少年,他沒有忘記那時候他跟媽媽說有一天他要成功、做些事情,所以,他很努力地一邊吸著白色粉末也一邊想辦法利用這些粉末來追求成功...他或許忘了,那時候他媽媽那句溫柔地跟他說的話。

在這四個人的故事裡,每個角色都有令人憐憫的地方...就好像每一個毒品施用者的用藥歷程中,存在著看似「無可厚非」的理由或是稱不上是大凶大惡的信念漸漸把他們推向眾叛親離,然後孤伶伶地倒臥在陰暗的角落上...因為用藥過量、嗑錯藥或是注射被藥頭摻東西的海洛因...等等理由離開了這個世界,也結束了迷幻和不真實的生活。

這部電影的沈重在於每個角色的悲劇性,以及為了凸顯毒癮發作的痛苦—導演利用MV拍攝手法和吵雜的電子樂讓觀影者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受,讓觀影者可以與電影中角色毒癮發作時的痛苦有所「情感上的聯繫」,這種表現方式比起【猜火車】那有點惡搞的片段呈現(為了拿掉進馬桶的毒品而鑽進馬桶還有毒癮發作時的『恐怖片』場景)實在犀利也將觀眾的情緒玩弄了一番。

至於角色的悲劇性,都是因為「愛」啊!

有句話是這樣說:「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善意所鋪陳」,尤其當這些善意是被用來包裝惡的存在時...這樣的悲劇性特別的...無奈~

Sara是一個獨居的老婦人,片頭一開始時他的寶貝毒蟲兒子Harry便將她唯一的娛樂—電視機推出去換錢買毒品,後來,她去贓物店將電視贖回時,老闆問她為何願意忍受Harry對她這樣的折磨?Sara回答了一個全天下大多數的媽媽會回答的答案:「我只有這個寶貝了!」...連看電影的我都要跪下來說媽我錯了囧TZ...

Sara算是一個很強韌的母親,但是她唯一的對手也是最後讓她藥物濫用而導致精神崩潰的卻是—寂寞,寂寞不止可以殺死一隻貓...它的魔性往往可以摧毀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家庭!

寂寞可以創造出來的小魔獸特別多,孤寂感也一直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有時候,我會想當初希達多、耶穌他們在曠野禪定、避靜時,如果來試探他們的惡魔不是用金錢、權力、美色來引誘他們,而是像一個老朋友般,坐在旁邊、倒一杯茶..然後,問上一句:「你孤單嗎?」

不知道會怎樣?!...或許,孤單對農業社會的時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廣闊的牧野農田之中,獨墅簡舍而立,寂寥只是應有的背景...

但是,回到吵鬧喧囂的現代—都市化的社會卻讓孤單化為寂寞成為一種可怕的病菌...
讓人想逃離這個世界、所處的環境,還有那不知如何面對的生命。

Sara為了穿上那件代表著過去美好的紅色禮服,為了瘦下來,為了上電視節目向這個世界宣告她不孤單—所以她嗑藥。

Tyrone為了想回到小時候母親的懷抱裡,回味小時候的無憂無慮與母親的愛—他嗑藥。

Marion以為找到一個溫暖的愛情時,Harry卻為了買毒品讓她用肉體交換金錢,而當她毒癮發作時,Harry為了買毒而遠赴他鄉,所以,只剩下身體的她只能再用身體換取毒品,在一群西裝筆挺的變態前邊表演性愛—邊嗑藥。

當她回到空無一人的家裡,縮瑟在沙發上時,她擁抱著今天賺來的毒品—像擁抱情人一樣—她終於不孤單了。

而Harry呢?他因為注射毒品導致血管潰爛而失去了一條手臂、在夢中他也失去了Marion...他能做的只剩下在病床上哭嚎...

妳認為Harry壞嗎?妳認為他是罪有應得嗎?

當他發現他親愛的母親Sara所服用的藥物疑似毒品時,他氣憤的要Sara將藥物拿出來,但是他拗不過Sara想要瘦下來的渴望、想要上電視的盼望、想要擺脫孤單的希望...
所以,他只能孤單地坐上計程車,無力地面對這個事實,無力去承受他母親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就像當初Sara無力阻止他將電視機推去換錢買毒品一樣,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

他嗑藥!

他們都想改變自己的生命,也都想擺脫眼前的痛苦、掙扎的無力
只是,他們選用了一種逃避的方法,所以他們越嗑越孤單。

到最後,他們只能孤單地一個人躺在床上—就像每一個倒臥在社會陰暗角落的吸毒者一樣

有時候覺得自己跟吸毒者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很相似的,當自己陷入無力、孤寂的時候,就會想找個暫時逃離的方法只是我選擇的方式比較合法而已,就算成癮也不會有太大的傷害—對自己或是別人!

我得了一種病—一種不看電影會死的絕症—已經治不好了...我也沒打算治好!哈哈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片名的翻譯—迷上癮—人都會成癮,只是有些比較傷身!

延伸閱讀
推薦一下幾本經典論文,讓有興趣瞭解藥物成癮者心態的讀者可以延伸一下,以補足本版一向專業不足的毛病~

☆蔡學貞《藥物成癮者的自我概念、世界觀及心癮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94年碩士論文。
☆程冠豪《成年海洛因濫用者衝動性、用藥信念、用藥渴求與復發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94年碩士論文。

其他延伸








《上癮五百年》 《迷幻異域》 【猜火車】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觀影】永不遺忘的美麗—愛滋天使的故事


導演:Darrell James Roodt
演員: Leleti Khumalo
Lihle Mvelase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這一個人稱「世紀黑死病」的後天免疫系統不全症在近年來科學、醫療界的努力下,似乎已經為這個曾讓人類恐慌一時的疾病鑿開了一道曙光,而相對的,在醫療科技的進步同時,人類對於疾病的原始恐懼與對患病者的排斥卻也成為人權組織和社福團體所要奮戰的目標,不只是對於愛滋病患,也是針對整個社會的安全福利機制與醫療衛生系統在做一場檢驗與測試,我們實不能置身於這場爭戰之外,不單是為了愛滋病患的基本尊嚴也為了整個社會趨善性的推進。

人不是向著罪死,而是為著愛而生

【永不遺忘的美麗】是一部南非電影,而片中的愛滋病對南非來說是一個很貼近生活的一項疾病,這種感覺就像一位在南非從事愛滋防治的 Kwezi Shumi Siyabulela所說:「在南非,愛滋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考驗。」可見愛滋病對於南非全國的影響不單單是一種疾病的傳染,而是在許多層面上都已經是無可避免要去面對的課題。

片中的女主角Yesterday是一個鄉下平凡的婦女,老公在都市裡工作賺錢,而她和可愛的女兒Beauty則在家鄉勤奮地生活著,有天,Yesterday身體感到不適去臨時醫院看診時,才發現老天竟然跟她開了一個不大好笑的玩笑—她得了愛滋病—而她的生活卻這麼單純,不跑趴、不上夜店(ㄜ...原則上,南非鄉下應該不會有),只是很純樸簡約弟和她那可愛的女兒過生活。

Yesterday一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辦,她找巫醫幫她治病,巫醫告訴她妳要把妳心中的怨毒發出來、發怒、生氣...但Yesterday卻回說:「我為何要生氣?!」即便後來她去約翰尼斯堡找老公還挨一頓揍...因為她老公覺得是她搞出來的(真正亂搞的禍首是他,對沒錯就是這個男人!)Yesterday仍然很認命地帶著傷痕回到家鄉,就算是後來她老公發病回鄉,骨瘦如材、大小便失去控制,她也是默默地接納他甚至為了照護他避免鄉民的騷擾與敵視一個女人家跑到曠野裡面了間鐵皮屋。

如果,阿信有南非版,那我想這一部應該就是了!

要是愛滋病是Yesterday她老公犯姦淫所得到的代價,而身為雙重被害人—老公對她的傷害(愛滋病、暴力)和社會的敵意(得病後鄉民的歧視)的Yesterday卻成為這個罪價的救贖,她讓她可愛的女兒Beauty進學校唸書,開心地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讓這樣的悲劇有個充滿著希望與愛的結束—也是開始—另一個生命契機的延續。

撒旦的耳語—歧視與誤解


愛滋病因為傳染途徑與治癒困難的關係,讓病患必須背負著外界強大的壓力還有對於未來的恐懼,因此,在欠缺良善的社會照護與輔導機制下,病患往往會選擇逃避面對或是刻意隱瞞病情進一步讓社會需要承擔防治漏洞與疾病擴大之危險,然而這樣的因果關係則在於社會的多數對於這樣的疾病欠缺瞭解所導致(無知為恐懼之母)。

所以,即便是一個有著人權立國為口號的台灣,也會出現敵視愛滋病患的判決(台北地院95年重訴字542號),雖然我們無法否定集體收容愛滋病患機構處在一個單純住宅社區可能產生不確定風險之機率,但這就如同許多本身帶有風險性的日常活動一樣,只要我們瞭解並且知道方法,實在犯不著因噎廢食或是庸人自擾,同樣的對於愛滋病患社會應該採取包容與接納的方式讓病患能夠勇於面對進而尋求支持系統,這對於防堵疾病的擴大才是有真正的作用。

或許有人會問,說歸說,這就跟自己家後面蓋焚化爐一樣,我們還是希望別發生在自己住家附近...所以先前的溝通與民眾教育就更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的參與與提供服務跟協助,這樣才能夠讓類似的中途機構得到社區居民的支持與認同,甚至是進一步的協助參與。

關於愛滋病患的收容與照護在短期看來可能只是部分相關人士受益,但是,如果從一個健全的疾病通報機制、照護收容處所與協助支持系統的建立來看,推動愛滋病患的收容與照護,對於整個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傳染疾病之預防跟通報機制的建立以及第一線醫療的投入,都會是有相當大的幫助並促成初期建構規劃,這就是一份對愛滋病患關懷所得到的禮物與資產。

希望,未來台灣能夠有更具理解與體諒包容的新社區型態的發展,將那些因為無知所構築的恐懼之牆來擊碎,就如同電影中Yesterday將那棟親手蓋起的「孤立醫療屋」敲毀一樣,讓一直被污名化的疾病得以不再被孤立於偏遠郊區被視若無睹,並且得到妥善的醫療與照護,這才是一個先進國家應有的素質與共識。

人權,不應該只是喊喊的!
當我們為別人捍衛權利時,有一天,我們也會從中獲得幫助。

附記:1.台北地院針對台灣關愛之家協會遷離之判決遭台灣高等法院95年上易字1012號予以廢棄。
2.針對台北地院判決之評論文章《愛滋之家的憲政爭議:英國的例子